富锦:小玉米 “啃” 出百亿级产业大蛋糕

2025-01-14 11:06:10 来源:巴黎人娱乐城 评论:0 查看数:0
[摘要]

在广袤无垠的东北黑土地上,富锦市宛如一颗熠熠生辉的明珠,凭借得天独厚的农业资源,尤其是玉米产业,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发展之路,将小小的玉米化作推动经济腾飞的强大引擎,全力勾勒百亿级产业链的宏伟蓝图。

庞大仓储奠基,初加工开启价值之旅

富锦市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的仓储中心,无疑是一座粮食的 “宝库”。500 万吨的惊人仓容,让富锦稳坐全国粮食仓储第一县的宝座。这里的粮食,足够 14 亿人吃上整整七天。依托如此庞大的粮食储备优势,富锦将玉米精深加工的产业布局在了这 “粮仓” 之中。

在富锦象屿金谷生化科技有限公司的总控室,记者见证了玉米的第一道华丽变身。总经理助理辛红阳介绍道:“我们以玉米为原料,通过研磨、静置、脱水、干燥以及包装等一系列精细流程,将玉米转化为多种产品。其中,食用玉米淀粉产量最大。目前,我们每年加工玉米量达 85 万吨,占富锦市玉米年产量 150 万吨的 60% 左右,创造产值高达 26 亿元。”

这些优质的玉米淀粉被源源不断地运往全国各地,仓储物流部经理赵勇表示:“我们的淀粉产品主要发往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,每天的发货量约 1600 吨。园区内的铁路专线,如同一条高效的物流动脉,让我们的产品能够便捷地连接全国市场。” 富锦经济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魏海山形象地说:“这条铁路线以及 7 公里长的空中管廊,是园区经济运行的‘任督二脉’,将上下游企业紧密串联,实现了资源的高效流通与共享。”


科技创新加持,生物合成价值飙升

在诺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的实验室里,科研人员正以玉米淀粉为原料,进行着一场 “点石成金” 的科研实践。总经理陈剑彬兴奋地说:“我们利用菌种通过生物合成的方式生产亮氨酸和异亮氨酸。菌种堪称生物合成产业的‘芯片’,是我们发展的关键。原本市场价格约两千三四百块钱的玉米淀粉,经过生物技术合成,转化为氨基酸后,价格可提升至五万元左右,增值近 20 倍。目前,我们不仅是省内生产亮氨酸和异亮氨酸最大的企业,还在规划建设高端氨基酸生产线,进一步丰富产业链。”

打通产业堵点,海藻糖项目蓄势待发

全球最大的海藻糖生产企业奥谷生物选择落户富锦,正是看中了这里完善的产业基础。富锦市重点项目推进服务中心主任历诗涵介绍:“为了海藻糖项目的顺利落地,我们建设了液糖平台,打通了从玉米淀粉到液糖的关键环节,解决了产业链上的短板与堵点。经测算,玉米淀粉市场价格每吨约三千元,1.35 吨淀粉可产出一吨海藻糖,而海藻糖每吨市场价达 5500 元,产品价值提升 35% 左右。待整个海藻糖项目投产后,年产值有望突破百亿元大关。未来,我们还将围绕生物医药中间体、氨基酸、各种糖醇、酶制剂等领域持续发力,深度挖掘玉米的潜在价值。”

废水变宝,循环利用创造新价值

在富锦海资生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,记者看到了令人惊叹的一幕:玉米精深加工产生的工艺废水,经过特殊的提纯工艺,摇身一变成为了市场上紧俏的产品。总经理李红敏自豪地说:“我们是国内唯一一家生产质酸钙的企业,年产量达 6000 吨,年产值约 2000 万。我们的原料成本仅 450 - 500 元,而质酸钙每吨售价可达 3000 元,主要应用于饲料添加剂行业。下一步,我们计划将其进一步深加工为高品质的肌醇,国内肌醇市场价每吨 5 万元,出口价更是高达 8 万元。”

高瞻远瞩规划,全力打造百亿产业集群

佳木斯市政协副主席、中共富锦市委书记梁庆民表示:“我们将依托园区的基础优势,全力发展精深加工产业,把所有产业项目都布局在‘粮堆’里。目前,我们已精心谋划了 10 个重点招商引资项目,锁定 30 家目标招商企业。未来,我们要将富锦的玉米资源优势在本地充分发挥,为打造百亿级生化医药产业集群筑牢根基。”

富锦正以玉米产业为核心,锚定项目规划,打造精深加工全产业链,借助科技的力量,让小玉米创造出巨大的产值,带动当地经济向着更加繁荣的方向全速启航,在新时代的经济发展浪潮中,书写属于自己的辉煌篇章。


(责任编辑:任丽菲)
分享:

评论

文明上网理性发言
0条评论)
最新评论